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泛娱乐版权保护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达744亿元,占市场规模的583,远高于数字音乐的59和网络视频的143。
另外一种获利途径就是广告,这也是盗文网站所仰仗的财源。“盗文网站有三宝:游戏弹窗、低俗友链、赌薄广告。”一位网络文学从业者向新浪科技感慨道。
今年11月,安徽破获省内首例特大网上侵犯著作权案,关停xxx、xxx等11个侵权盗版站、两个侵权app平台。据报道,其服务器内复制文字作品500多万部,点击量189亿次,共吸收免费会员45万名,侵犯了掌阅、阅文等30多家正版网站的著作权。与多家广告联盟的合作,为其带来了近6万元的日均非法获利,截至案发,非法获利已超1000万元。收益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与高额利润相对应的是,盗文网站成本极其低廉,每月消耗在域名和服务器上的费用只需几百元。一些盗文网站被关停后,只沉寂几天就会出现新的继承者。因为服务器迁移成本不高,更有备用站改头换面,死灰复燃。
扫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则凭借资源的分享招徕粉丝,再通过承接推广和底部广告点击引导来获得收益。这些粉丝的忠诚度很高,由于存在下载文包的需求,他们能够接受增加广告阅读量和导流服务提供,甚至可以每月支付3-10元不等加入微信qq群以及时获得资源,不会删除取关。
而在日复一日的连载搬运中,聚集了大批用户。有作者吐槽:“一些读者口口声声说喜欢我的文,却在贴吧的盗文帖子下面回复着‘谢谢楼主分享’,真是让人哭笑不得。”2016年5月,发起全面整顿清查盗版内容行动,分批次暂时关闭了文学目录下的全部贴吧,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网络小说类。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立岩认为,网络文学盗版猖獗,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是维权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此外,用户付费习惯的培养也尚显迟滞。“我收到过很多这样的私信,有的粉丝说自己是穷学生没有钱,像晋江现代情还好,几块到十几块不等,长文可能就要30到50块,就更贵了,一本书几十块乃至几百块都有。”一位不愿具名的读物博主向新浪科技叙述道,“还有的粉丝认为自己喜欢的书就愿意付费,不好看或者作者坑文了凭什么要花钱,我就是为了买个享受。”事实上,没有对正版付费的观念,将永远无法从根本上打击盗版,而与音频平台和视频平台的用户付费教育相比,网络文学依然任重道远。
维权无奈
作家匪我思存曾经痛斥手打者“断子绝孙,永失所爱”,但她的怒火除了引来读者“支持正版”“抱抱大大”的留与安慰,对打击盗文行为来说,并无太大作用。
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盗文网站面前,作者还是太过渺小。上述案件中所提到的虎踞阁、小小书屋这两个盗版网站规模庞大,却都未登记实际办公地址,备案登记信息均为虚假,给警方调查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些盗文网站我们也尝试起诉过,但是连主体和负责人都找不到,根本没有联系方式。”一位网络文学平台工作人员很无奈,“如果我们平台的作者找过来,我们会先评估,该发函发函,该起诉起诉,但肯定会牵扯到一些作者的精力,包括取证都是很耗费时间和人力的。个体和黑产对抗,真的非常弱势。”
对正版平台和作者来说,防盗难,维权更难。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维权主要难在三个方面:一是发现盗版侵权难,二是辨别侵权与否难,三是起诉维权难,周期长、赔付低。一些作者通过签约平台对遭遇侵权行为进行了反馈,但等待的过程无比漫长,也让不少作者望而却步,放弃了与盗版的斗争。“我们在司法实践中看见的关于著作权侵权的案件数量不算少,但与实际上发生的侵权行为的数量相比,是微乎其微的。也许发生有一百件,但真正诉至法庭的只有件。”王立岩补充。
在已经足够艰难的维权之路上,也有平台和作者选择了妥协。尽管盗文网站使得正版订阅的收益骤减,却一定程度上在带来了知名度的提升。“看盗文的用户不仅多,还垂直,有比较小的平台和盗文网站存在利益输送,比如把书先放在盗文网站,然后突然不更新了,想接着看更新就要去正规的平台付费。盗文网站也不亏,可以继续用免费的部分吸引流量,双赢。”多名网络文学业内人士向新浪科技描述了这样的怪现象,“真的,我们见得太多了。”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灰心与沮丧,那么是否还有其他手段保护平台与作者的合法权益?对此,李俊慧给出了这样的建议:版权保护部门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版权保护的大数据平台,开放给权利人登记,与各类平台确立原创互认机制,加大对侵权链接和文章的清理力度。
在网络小说中,每一个人物,无论